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宏观 > 2025-04-17 03:09:06 来源:
写母亲的古诗
导读 写母亲的古诗:母爱如诗,情深似海在中国文学史上,无数文人墨客用诗词歌赋表达对母亲的深情厚谊。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也...
写母亲的古诗:母爱如诗,情深似海
在中国文学史上,无数文人墨客用诗词歌赋表达对母亲的深情厚谊。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也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家庭伦理的高度重视。从《游子吟》到《别母》,再到《慈乌夜啼》,每首诗都蕴含着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是写母亲的经典之作:“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短短几句,却将母亲为远行的儿子亲手缝制衣物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那细细密密的针脚,仿佛承载着母亲无尽的牵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道出了子女对母爱的感激之情。这种情感跨越时空,至今仍让读者为之动容。
宋代词人蒋捷在《虞美人·听雨》中写道:“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虽然这首词主要描写人生的不同阶段,但其中提到的“壮年听雨客舟中”的场景,让人联想到漂泊在外的游子,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思念家乡和母亲的画面。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总结,更体现了母爱伴随一生的主题。
此外,元代杨维桢的《别母》也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作品。“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谁使玄冥掌?唤取江南作画工。”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离开家乡时对母亲深深的不舍。尤其是最后一句“唤取江南作画工”,表达了诗人希望将母亲的形象永远铭记于心的愿望,令人读来不禁泪目。
从这些古诗中可以看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母爱始终是最温暖人心的力量。它如同一首永不停歇的赞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生活奋斗。正如冰心所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而母亲,则是这一切美好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