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宏观 > 2025-04-20 20:35:05 来源:
敕勒歌怎么读
导读 《敕勒歌》是中国古代的一首民歌,最早见于南朝梁武帝时期编纂的《乐府诗集》。这首诗歌以其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北方草原辽阔壮...
《敕勒歌》是中国古代的一首民歌,最早见于南朝梁武帝时期编纂的《乐府诗集》。这首诗歌以其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北方草原辽阔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豪迈与自由的气息。
《敕勒歌》原文:
```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
发音与朗读:
“敕勒”一词的发音大致为“chì lè”,“见”在古文中通“现”,读作“xiàn”。因此,《敕勒歌》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朗读:
- 敕(chì)勒川,阴山下,
- 天似穹(qióng)庐,笼盖四野。
- 天苍苍,野茫茫,
- 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文章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一首极具代表性的边塞诗,它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情感真挚。诗歌开篇点明了地点——“敕勒川”,并描述了这里处于“阴山下”的地理环境。接下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将天空比喻成蒙古包式的穹顶,形象地表现出草原上空无边际、广阔无垠的特点。随后,“天苍苍,野茫茫”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开阔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望无际的大自然之中。最后一句“风吹草低见牛羊”,则通过动态描写展现了草原生机勃勃的画面:微风拂过时,茂密的草地被吹得低垂,隐约可见其中悠闲吃草的牛群与羊群。
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余字,却成功捕捉到了草原特有的景象和氛围。它既体现了游牧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依赖,也反映了他们自由奔放的性格特征。同时,《敕勒歌》还蕴含着一种深沉的哲学思考,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之道。
总之,《敕勒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至今仍能引发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