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宏观 > 2025-04-22 16:28:48 来源:

咏怀古迹其二

导读 《咏怀古迹其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所作,诗中通过对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的描写,表达了对昭君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怀才...

《咏怀古迹其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所作,诗中通过对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的描写,表达了对昭君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描绘了昭君出生地的自然环境。诗人用“群山万壑”这样雄伟壮阔的景象来衬托昭君的出身之地,显得庄严肃穆。而“荆门”则点明了地理位置,“尚有村”表明这个地方依然存在,昭君的故事代代相传。

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叙述了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的过程。“一去”二字简洁有力,突出了昭君此行的不可逆转性。“紫台”代表繁华富庶的汉朝宫廷,而“朔漠”则是荒凉寒冷的北方草原,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展现了昭君从温暖舒适的家园走向艰苦陌生的异域的艰难历程。她孤独一人,最终埋骨他乡,只有那座青冢在夕阳下默默伫立,诉说着她的悲惨命运。

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进一步深化主题。据传汉元帝因未亲自挑选宫女,仅凭画像便将昭君嫁往匈奴,导致昭君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尊重。这两句不仅揭示了昭君悲剧的原因,也流露出诗人对统治者轻视人才的不满。“环佩空归月夜魂”更是一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想象昭君死后灵魂返回故土,但再也无法回到曾经的生活,增添了无限哀愁。

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通过琵琶声传达出昭君内心深处的哀怨之情。千百年来,每当听到这悠扬却带着凄凉意味的琵琶声时,仿佛还能听见昭君在倾诉着她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不幸遭遇的控诉。

整首诗情景交融,借古讽今,既是对昭君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对自己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感慨。杜甫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内涵,使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