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宏观 > 2025-04-09 19:54:59 来源:

磁共振原理

导读 磁共振原理磁共振成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获取生物组织内部结构信息的医学影像技术。它基于原...

磁共振原理

磁共振成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获取生物组织内部结构信息的医学影像技术。它基于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吸收和释放能量的基本物理特性,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软组织图像,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当原子核(如氢质子)置于强磁场中时,它们会沿磁场方向排列成两种状态:一种是与磁场方向一致,另一种则相反。这种排列并非完全随机,而是遵循一定的统计分布规律。随后,通过施加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RF),这些原子核会被激发至更高能级。停止射频脉冲后,处于高能级的原子核会逐渐恢复到低能态,并在此过程中释放出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信号。这一过程被称为弛豫过程,释放的信号强度和时间特性反映了周围环境的信息。

接收器收集这些信号并进行处理,最终形成图像。由于不同类型的组织具有不同的氢密度及弛豫时间,因此可以通过分析信号差异来区分正常组织与病变区域。此外,通过调整磁场梯度,还可以实现对空间位置的编码,从而构建三维图像。

磁共振成像无辐射、安全性高,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中,为现代医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