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宏观 > 2025-04-09 20:15:44 来源:
破山寺后禅院
导读 《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它以清幽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闻名于世。这首诗通过对破山寺后禅院自然景色的描绘,表...
《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它以清幽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闻名于世。这首诗通过对破山寺后禅院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清晨时分,诗人走进这座古老的寺庙,初升的阳光洒在高大的树林上,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庄严的氛围。这不仅勾勒出了画面感极强的景象,还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虔诚。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进一步描写禅院内部环境。蜿蜒的小路通往幽静之处,禅房被茂密的花草树木环绕,这里没有喧嚣,只有自然与心灵的和谐共处。这种隐秘而又充满生机的空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通过观察山中的光影和水潭的倒影,诗人感悟到自然界的美好能够愉悦鸟儿的天性,而清澈见底的潭水则能洗涤人的内心杂念。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也传递出诗人对于精神净化的追求。
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当四周的一切归于寂静之时,唯有悠扬的钟声和磬声回荡在空中。这不仅是对禅院氛围的真实写照,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象征:在纷扰的世界中,唯有保持内心的平和与专注,才能听到那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
总之,《破山寺后禅院》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向读者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同时也启发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衡。